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要做好调查研究-pg电子游戏官网入口

当前位置: pg电子游戏官网入口-pg电子赏金女王模拟器试玩 > 热点专题 > 机关党建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要做好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9 14:25  
分享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要做好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民族地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区域。过去十年,脱贫攻坚给民族地区带来历史性变化,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革,民族地区内生动力极大增强,党在民族地区执政基础更加牢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加强。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民族地区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弱项,迫切需要加强调查研究,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重点,做好调查研究,全面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紧紧围绕“五个振兴”开展调查研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民族地区乡村在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工作重心就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是农村的全面振兴,要结合民族地区实际,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面深入地做好调查研究。

聚焦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稳天下安,稳住粮食,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有力保障了14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民族地区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人均粮食产量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但也要看到,由于人多地少,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仍是紧平衡态势,且“紧平衡”越来越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要未雨绸缪,围绕民族地区粮食生产、粮食供求、粮食结构、粮食市场、粮食质量、粮食流通等做好调查研究。

聚焦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当前,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民就业不充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存在返贫风险,需要花大力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重点围绕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脱贫人口自身发展能力提升、特色产业发展、东西部协作等做好调查研究。

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乡村环境、生产方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治理水平有了明显改善,要进一步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围绕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做好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全面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信息来源: 中国民族报  
网站地图